当前位置:首页 > 劳模风采

【劳模工匠故事会】驻马店市五一劳动奖章、天中工匠获得者——杨建军

发布时间:2023-09-22 来源:驻马店市总工会 浏览:184

640 (12).jpeg

确山铁花,又称“打铁花”,是河南省仅存的大型民间传统焰火,素有“民间焰火之最”、“中原文化奇葩”的美誉。它起源于宋代,鼎盛于明清,已有千余年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曾濒临灭绝。2008年6月,“确山铁花”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挖掘、保护和传承“确山铁花”付出半生的老人、天中工匠——杨建军,2018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生于1949年的杨建军七、八岁时,曾看过一场“打铁花”表演,那辉煌,那灿烂,那震撼力,刻在了他的脑海里。后来,他到确山县文化馆工作,之后当了县文化馆馆长。1980年前后他就开始走访当地的民间老艺人,挖掘整理确山铁花的相关资料,拜民国时期的确山铁花会会长、打铁花老艺人李万发为师,掌握了打铁花这门绝技。

据了解,确山铁花的源头是古代民间金属冶炼和道教的炼丹术,也是古代先人们祭祀天地祖宗神灵的宗教仪式,后来在流传的过程中吸收了其他门类,包括龙灯铜器、烟花鞭炮等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型民间烟火而淡化了一些宗教仪式,千余年来一直传承不息很受世人的喜爱。

1988年,为挖掘整理传统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杨建军找到了李万发老先生,并于当年在确山县举办了“打铁花烟火晚会”,使这一传统的民间文化艺术重见天日。“确山铁花”表演让杨建军成了一个红人,可眼看着表演结束后人员各回各家,杨建军着急了,这次的表演者年纪渐大,如果后辈无人学习,这一技艺仍会无人继承。打铁花是一个苦力活儿,尤其是训练的时候繁琐枯燥,又不知道何时才会表演一次,比起打工,打铁花既危险收益又低,人们大多不让孩子学习这一技艺。为了拉徒弟入队,杨建军骑着自行车去发动亲戚家的孩子,以“管吃饭、不发工资”的形式,建立起一个“确山铁花队”。

2002年,确山县再次组织规模空前的打铁花,取得圆满成功,10万名观众大开了眼界。瑰丽多姿、蔚为壮观的铁花烟火让人惊奇、赞叹不已。2004年元宵节期间,确山铁花第一次走出驻马店,应邀在郑州第三届中原文化庙会上展演。三场展演中,10余万人把场地挤得水泄不通。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河南电视台及《河南日报》、《大河报》、《羊城晚报》等10余家省内外新闻媒体予以报道,称确山铁花为“中原文化奇葩、民间烟火之最”。近年来,确山铁花表演队应邀多次在北京、天津、广东、河北、河南等地表演,惊艳四方。

杨建军说:“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确山铁花’的传承人,国家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我不能辜负,我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任务更重,我要把确山铁花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杨建军是确山县很有影响的文化艺术界代表之一,是驻马店市公认的地方文史和群众文化专家、学者。他1949年出生,确山县盘龙镇人,本科学历,副研究馆员职称,中共党员,曾任确山县文化馆馆长20多年,又兼任确山县文化局办公室主任8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舞龙舞狮国家一级裁判、驻马店市民协、曲协副主席、确山县专家顾问团成员、确山县八、九届政协委员。

 杨建军花费近30年时间挖掘整理、传承发展了濒临灭绝的大型民间传统焰火——确山铁花,先后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命名为省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他本人也被授予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他组建的确山铁花表演队多次应邀赴北京、郑州、开封、湖南、湖北、安徽、河北、山西、浙江、江苏、辽宁、福建、内蒙、新疆等地表演。还先后参与拍摄了孙周导演的微电影《铁树银花》和电影《时代狂人》,又走上了2017年春晚。2019年登上《我要上春晚》并夺得直通奖牌。中央电视台1套新闻联播、4套、7套、10套、13套和河南、山西、湖南、江西、北京、深圳、浙江、安徽、福建、广东、湖北、宁夏等地方卫视和河南日报、大河报、羊城晚报、武汉晚报、北京晚报、上海中国地理杂志、中国航空杂志、中国炎黄地理杂志等全国数十家新闻媒体以及全国互联网各大网站,均多次专题报导,被网友誉为“中国最牛的民间焰火”。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驻马店工会版权所有豫ICP备15012087号
地址:驻马店市驿城区开源大道电话:0396-2601387

豫公网安备 411700024117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