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风而行
张海洋/文
空旷的道路上,冷风好像不良青年飙起的飞车一路横冲直闯,肆意而行,志刚顾不得避开冷风的侵袭,紧紧拉着行李箱,不时前后张望,期待能出现一辆载他返程的车子出现。
就错了那么一天时间,志刚就和工友们生生隔成了两个世界。
出来快一年了,回家过年哪能不给爸妈、老婆孩子带点东西呢。这是志刚坚持了多年的习惯,无论到哪个地方打工,挣钱多少,回家时多少都要给他们带点当地的土特产或者稀罕物品,看着他们收到礼品时的惊喜模样,就觉得特别有成就感,尽管自己只是一个烧电焊的普通打工汉。
那天下午,志刚和工友们到房东那里退掉了租住的房子,他特地递给房东一颗好烟,告诉他自己不和他们一起走,要再住一晚上,明早到市中心的商场里给家人买点年货再回去。房东是个和颜悦色的退休老教师,他笑呵呵地说道,“没事,没事,你把钥匙塞进我房门里就行了,我明天去城东女儿家过年。”
一切计划好好的,等志刚买好东西,赶到汽车站时,才知道为了控制肺炎疫情,昨夜已经封城了。后知后觉,归家心切的志刚才明白为什么街上行人寥寥,为什么见到的人都带上了口罩。
志刚拦下一辆出租车,说去火车站,想到那里看看有没有坐上车的可能。司机带着口罩,声音翁翁地,“都停运了,现在只有外地的医疗队能进的来。我是志愿者,专门拉发热病人去医院看病的。你不要乱跑了,回住处待着吧。”
回去?房子已经退了,车也坐不上,难道就这样露宿街头吗?志刚在马路上朝着家的方向边走边望,期待转机出现。这可恶的病毒,要不是因为这,自己已经坐上了返程的汽车,就要见到久违的亲人了。本来和几个发小约好的,今年年夜饭在自己家好好喝一场呢。都快一年没回家了,初一还要给村里的父老乡亲拜年呢。他娘的病毒!
突然,手机响了起来,是老婆梅花的电话,这可怎么给她说啊,说过年回不去,封在城里了,她们该有多失望啊。不如撒个谎吧,就说加班呢,可是工友们都回去了,哎,慢慢圆吧。
“刚子,你走到哪了?不是说今天回来吗?”梅花焦急地问道。
“嗯……没呢,工地有个急活,让加班呢,我……”志刚吞吞吐吐。
“正好,你就别回来了,村里说在江城打工的都不让回村过年,你在那边照顾好自己……”梅花的声音有些湿润。
“哦,没事呢。带着口罩呢……”志刚敷衍着。
夜色慢慢拢了上来,街上一片冷清,饭店、旅店的大门都紧闭着。看来,真的要露宿街头了。
志刚走到一个加油站旁停了下来,准备在那里碰碰运气。忽然间,许多的工程车变魔术似的一下涌了过来,许多的人穿着工装,带着安全帽,从车上下来加油的加油,去卫生间的去卫生间,一片忙碌。
志刚拉着一个从卫生间出来的工人,问道,“大哥,你们这是去哪个工地?还招人么?我会电焊。”
“去建医院呢!24小时不停歇,你受的了吗?”工人大哥上下打量着他。
好像突然找到了归属,找到了组织,志刚急忙说,“这有啥,吃得了苦呢!”
“走吧!上车!”工人大哥把志刚拉上了高大的工程车,朝着家的另一个方向快速驶去。
轰隆隆,轰隆隆,巨大的工地被耀眼的探照灯照得好像白昼一样,到处都是穿梭的车辆,到处都是忙碌的建设者。也许被这火热的气氛所感染,志刚振奋起来,掂起焊把点起了钢结构。
突然,口袋里手机的震动打断了志刚的工作,是工头老孙的电话,“刚子你在哪儿?我们哥几个在回江城的路上,项目部通知回去加班建设医院呢,你不要回家了,去火神山工地吧。”
“我就在工地呢,你们过来吧……”志刚对着电话吼道。
挂了电话,志刚又看到手机上一条未读的短信,是房东发来的,“刚子,夜里封城了,不知道你有没有返程回家。如果没有回的去,房子继续住着吧,备用钥匙在我门口的垫子下面。”
关掉手机,志刚深吸了一口气,稳住有些颤动的双手拿起焊把又点起了火花,在耀眼的光明里他似乎看到了春天的江城那樱花绽放的美丽模样。
作者简介:张海洋,男,商丘市作协会员,在《微型小说选刊》《佛山文艺》《金山》等报刊发表有小说、诗歌、散文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