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崇喜
夏枯草,“不与众卉俱生,不与众卉俱死”,属于草木中的另类。
夏日,阳光浓烈,炙烤着每一寸皮肤。大多数草木接受充足的阳光,沐浴酣畅淋漓的雨水,换上浓绿的新装,愈加葳蕤,郁郁葱葱,展示生命的活力,变成亮丽的风景线,让人们纷纷驻足。
“宿雨林笋嫩,晨露园葵鲜”,繁荫深处,一切忙着走向繁盛。夏枯草,却在极阳之时,将万物蓬勃抛在身后,走向生命的枯萎,毫无牵念,决然而决绝。
选择在夏日离去,是不是夏枯草的宿命?夏枯球、夏枯花、六月干,这些别名,道出了它的终结之季。
我喜欢它的另一个名字:牛耳朵。冬至过后,它便会长叶,与旋复花的叶子相似,叶片狭长,锯齿状,呈卵形。它对生的两片叶子,就像牛犊的耳朵,长满绒绒细毛。
野生的夏枯草,高不盈尺,淡紫色的小茎,直立,布满荒野田畴,占据河岸两旁、荒地路边。
夏枯草喜欢水。高地或干燥的地方,夏枯草长得瘦弱,没有水的灵性。在溪畔或潮湿的地方,阳光充裕,它长得肥嫩而粗壮,野头野脑地疯长,不管不顾。
夏枯草的骨子里有一种火热和绚烂。
它的花期很长。三四月间,细小的骨朵冲破禁锢的外壳,舒展开曼妙的身姿,宛若亭亭少女。先开的是白花,随后在阳光下渐渐变成紫色,进而变成褐色,最终老去。夏枯草的花,细小,一簇一簇的,聚集在花茎上,亲密偎依在一起,呈长穗状。紫蓝色的花,花萼宛若金钟,边缘有波状粗齿,花冠白色,管钟状,分上下两唇。它在风中低语,仿佛天穹中喜欢眨眼的星星。
在开花的时候,它的轮状花序密集成顶生花序,如同穗状。枯萎后的花序看起来更像小麦穗或者小棒槌,所以它有麦穗夏枯草、棒槌草、棒柱头花等别名。
关于夏枯草的生命历程,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描述得很详尽:“原野间甚多,苗高一二尺许,其茎微方。叶对节生,似旋复叶而长大,有细齿,背白多纹。茎端作穗,长一二寸,穗中开淡紫小花,一穗有细子四粒。”
它为何选择此时离开?
《本草蒙筌》里这样说:“禀纯阳之气,得阴气即枯,故逢夏至梗枯也。”生命体的刚柔之间,原本可以转换。有张有弛,为文武之道。因为至阳之躯,反倒成就了它的药用名声。
“半夏得阴而生,夏枯草得至阳而长,是阴阳配合之妙也。”李时珍写道,因肝火旺,引起眼目红肿疼痛,夏枯草疗效最佳,用砂糖水浸泡一夜,服之,“能解内热,缓肝火也”。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必带江宁夏枯草,馈赠海外官商。受礼的人视此草比珍珠还贵重,因它是神效的治瘰疬的药。
在凉茶的制作过程中,夏枯草的角色极其重要。取其干燥果穗入药,功效良多,如清火明目、散结消肿等。夏日里,汲清冽凉茶进口中,贯穿喉咙,直抵心扉,沉浸在浓酽的清凉里,会让人想起草尖悬而未滴的露珠。
除药用外,夏枯草还可食用。姚可成在《食物本草》中说:“夏枯草,味辛苦,寒,无毒……嫩苗渝过,浸去苦味,油盐拌之,以作菹茹,极佳美。”《救荒本草》中说:“采嫩叶煠熟,水浸淘去苦味,油盐调食。”据说,用夏枯草花炖猪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夏枯草花语:负责尽职,是非分明。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从它短暂的一生当中,会明白生命的真正意义。
(转载来源驻马店网文化频道)